close

 

在今年的奧斯卡裡,『進擊的鼓手』閃亮亮地得到了三個獎項: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最佳混音等三個獎項

精采的導演手法以及演員演技,配合完美的配樂,我真的覺得只有三個獎項實在太虧欠這部電影了 21.gif  

whiplash_1.jpg

在聊電影之前,我們先看看相關的簡介(簡介與劇照均摘自開眼電影網頁)

立志成為頂尖爵士鼓手的安德魯進入音樂學院的第一天,就遇上魔鬼教師佛列契。佛列契被他狂熱擊鼓的模樣吸引,邀他進入競爭激烈的薛佛音樂學院爵士工作室樂團。

佛列契嚴厲指導,手段激烈,無所不用其極,安德魯也不計代價瘋狂練習,猛力之下還打斷鼓棒,甚至磨破手指血染鼓面也在所不惜,只為了追求偉大鼓手的最高成 就。就在安德魯漸漸被魔鬼特訓推向技藝高峰之時,也被推向了人性的懸崖……

『立志,不勵志』

是我剛看完時的第一個感覺,立志要成為偉大鼓手的小子,演繹了一場不勵志的作品

為什麼說不勵志呢,(以下有雷)

whiplash_2.jpg

男主角安德魯與父親相依為命,是個聽話的男孩,但是卻很少朋友,

也許個性使然讓他有交朋友的困難,也許是他對目標太堅決,

除了拼命練鼓之外,最大的樂趣就是跟著老爸去電影院嗑爆米花看電影...

或許要完成一個成就,犧牲娛樂、犧牲生活是難以避免的,

要成為一個受人推崇的偉大藝術家更是需要犧牲更多的個人娛樂,甚至犧牲家人的認同,

而這樣的犧牲值不值得觀眾去模仿,還是個很見仁見智的過程

whiplash_5.jpg

安德魯也曾經跟心儀的女孩子交往,然而為了成就安德魯心目中的偉大目標,

不惜與女友分手,甚至用尖銳的言語刺激而不以為意,可見安德魯在『追求目標』這件事上,

實在欠缺太多社交的訓練......

也許要成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偏執、瘋狂、甚至是著魔,都是常見的~~~

在這樣的設定上,安德魯這個一心追求鼓技的樂手遇上了可說是喪心病狂的老師......

whiplash_3.jpg

這位鐵血教師的信念就是:嚴師出高徒,越嚴苛才越激發出學生的性格與能力

於是這位鐵血教師不惜用言語刺激學生、用暴力威嚇、製造學生之間的對立、

拼命地要求學生練習,彷彿直到世界末日都在所不惜...

這麼嚴格又獨裁的暴君雖然經常帶著樂團得到非常好的名次,

但是卻無法在學員身上看到一絲一毫的喜悅與驕傲

這套與目前教學理念背道而馳的教學理念理應是學生避而遠之的,然而遇到安德魯這個怪咖,

反而製造了『進擊的鼓手』裡師生之間的拉鋸戰爭!

whiplash_4.jpg 

之所以我喜歡這部作品有幾個原因:

1.導演的說故事技巧純熟,運鏡流暢。這個故事其實不複雜也不冗長,導演卻可以花107分鐘來講故事,而且講得讓觀眾目不轉睛。電影中經常運用泛黃的燈光,讓觀眾跟著主角處於比較陰鬱壓力的狀態中,其中大量的擊鼓場景,導演用了非常多種角度來拍攝,簡單的一套鼓可以從高處、低處、左邊、右邊、鼓與鼓的中間來拍攝,擊鼓的男主角以及指揮的男配角必須精準地配合配樂的節奏,因為鼓點又快又密集,所以可以如此流暢地呈現這樣的畫面實在不容易。

2.故事想傳達的意義深遠。有個部落客描述得很好:這位老師與學生簡直就像是性虐待(SM)裡的角色,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關於學習(教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贊成填鴨式教育、有的贊成高壓式教育、有的贊成愛的教育、有的贊成開放式的教育...這位老師的作法究竟是為了教出好學生(交出好成績)還是夾帶個人不穩定的情緒在教學,導致學生憂鬱症呢?

如果老師本身嚴格出了名,怎麼會有學生望穿秋水地想要擠進他的樂團?尤其是男主角安德魯在倍受嘲諷與欺負之後,還是忍不住繼續參加他的樂團呢?

安德魯本身也是怪咖學生,他的生活裡除了鼓與父親之外好像就沒了,連交個女朋友都會因為『要練鼓』這種理由強勢分手,可是我們也都知道不管在哪個領域中,想要出人頭地必定要經過一番寒徹骨的訓練,所以練到破皮流血、練到被罵得狗血淋頭都要撐下去的堅強決心也許也是成為『贏家』的過程。

3.故事沒有結束的終點。這樣的結局是我最喜歡的,故事裡詳細描寫『冷血老師與偏執學生』的關係到底誰對誰錯?編導並沒有給大家任何的答案~不若其他勵志電影中男主角克服萬難終於達成目標,或是春風化雨的老師終於被堅持到底的學生折服...

沒有~~~編導默默把畫面結束在音樂之中,老師的作為對不對,學生的態度好不好都讓觀眾自己去衡量,畢竟『教育』的方式沒有絕對正確的方法,導演在劇情中把師生關係拉到一個緊繃的程度,然後輕輕的放下,留給大家無限的想像與思考空間。

4.反覆諷刺藝術的好壞。男主角與爸爸常常在電影院裡嗑爆米花,男主角也跟其他家人爭執自己的音樂地位......所謂的知名鼓手在很多人眼裡可能還是酗酒嗑藥的不良份子,所謂的藝術作品也許在某些人眼中依舊是微不足道,可以邊嗑爆米花邊打盹的...藝術的好壞就像老師要求的節奏,快壞對錯只存在老師(評審)的心眼之中,無法用節拍器來衡量,然而這樣就是藝術嗎?(別忘了,『進擊的鼓手』就是一部電影,也參加了各大影展的評比呢!)

 

基於上面幾個面向,『進擊的鼓手』想表達的遠比表面上看到的故事還來得深遠許多,師生之間、藝術的好壞都非常值得觀眾細細品味的。

whiplash_6.jpg

電影的配樂精采非凡是絕對的,即便像對爵士鼓一竅不通的我來說也因為明快的節奏感到十分興奮,然而我最喜歡的還是導演的運鏡與剪接,即使男主角打了一整套鼓也不感到厭煩。

男配角J.K. Simmons的演出讓觀眾又愛又恨,他的每個眼神都像是銳利的老鷹,一眼就可以讓人呼吸停止,即使眼神輕輕柔柔的時候也覺得這位老師心懷不軌,事有蹊蹺...而精準的演出不但讓電影氣氛更凝重,也大大拉提了電影裡的緊張氛圍,無怪乎他能贏得幾乎所有的獎項。

whiplash_7.jpg

相對來說,男主角Miles Teller就比較委屈了,其實我覺得他演得很好,如果整齣戲裡的擊鼓也是親自上陣演出的話(關於這點我查不到資料,不知道是不是演員親自演出擊鼓過程),那更理應要頒個獎給他的,畢竟這樣的角色不好演,能夠有這樣的詮釋已經是很上乘的作品了。在我心目中,Miles Teller的演出充滿原創力,比那些『模仿』本人演出的角色來得更吸引人~

whiplash_8.jpg

立志,不勵志的『進擊的鼓手』深刻地講述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宛如性虐待般的教育模式也許不會是未來教育的主流,然而我們也都知道『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的道理,不得不說,Good Job這兩個字不全然可以督促學生往前邁進,反而會阻滯了學生精進的步伐。

在我們對舞台上發光發熱的人(不見得是藝人或音樂人),我們都該報以絕對的掌聲與佩服之意,畢竟他們的成功都絕非偶然,而我們也該朝著心中的目標堅持,築夢踏實...相信我們都能找到生活與理想之間的那個平衡點,完成自己的理想,也成就自己的生活與生命!

whiplash_9.jpg  

 

 

sharing_1.gif  喜歡就分享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uro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