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的台灣政壇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事件:監聽與政爭!

政爭這種事是政客的業務範圍,不關小老百姓的事,但是『監聽』就很難說了,尤其是『非法監聽』『聽錯人』這種事情更甚,因為越進步的社會,『隱私』應該是要越受到尊重的。

 

這讓我想到了2007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竊聽風暴 The lives of others』,因此我迫不急待地挖了出來,沒想到因為故事實在太厚重了,我們分了兩三趟才看完,也讓我不斷地咀嚼劇情,越嚼越香~

 

竊聽風暴_1.jpg

 

先來看看簡介:(簡介與劇照均摘自開眼電影網頁)

 

1984年11月的東德,柏林圍牆倒塌前5年,東德國家情報局「斯塔西」正以恐怖威權控制著人民。渴望升遷的東德秘密警察衛斯勒,奉命進駐了一棟華廈,秘密監控名劇作家德瑞曼和他的美麗女友-知名女伶西蘭。

劇 作家德瑞曼雖被懷疑撰寫反動文章,「斯塔西」卻苦無證據逮人。衛斯勒於是成為最佳爪牙,全天候監控德瑞曼和西蘭的生活,期能盡快找出關鍵證據來。日夜不停 進行竊聽工作、完全沒有自我生活的衛斯勒,卻在不知不覺中,逐漸融入了德瑞曼和西蘭多采多姿的生活。他不但私下對德瑞曼產生了友誼,更分享了他和西蘭之間 的愛情與爭執、秘密與謊言…,而德瑞曼和西蘭卻渾然不覺。

當西蘭被逮住弱點並受到逼供,她會出賣德瑞曼嗎?衛斯勒是否能順利找出證據?德瑞曼又能成功躲過這場竊聽風暴?一場危險卻超級精彩的情報角力自此展開…。

 

(以下有雷,慎入)

 

竊聽風暴_2.jpg

 

這是個虛擬的故事,但是安排在一個真實的時代,1984年剛好是柏林圍牆倒塌前五年(柏林圍牆於1989年11月9日倒塌),也是東德政府飽受民主制度挑戰的時刻,故事發生在這樣詭譎的環境裡,更凸顯出東德政府的『特色』!最具特色的當然是『秘密警察』的制度,這些警察被訓練成沒血沒眼淚的政治打手,監聽、拷問、求刑等無一不做,這些警察把『執行長官任務』視為榮耀,至於任務內容則一概接受,絲毫不在乎是非對錯,更遑論正義與否了。

 

故事男主角之一就是秘密警察中的佼佼者衛斯勒,電影開場就由他質問一名犯人,接著又是他在教授秘密警察學生如何質問犯人...短短的數分鐘說明了東德政治環境的肅殺氣氛,『人性』『人權』是蕩然無存的;同時也讓觀眾知道衛斯勒上尉是個忠於自己職權、認真的警察。

 

衛斯勒與身為文化局長的老同學之間也存在很微妙的關係,老同學官階比較高,派頭也比較大,形式風格上非常官僚,認為所有的行為動機都是為了『自己的事業』或是『長官才會高興』,除此之外,沒啥好談的。這樣的角色跟衛斯勒上尉漸漸呈現鮮明的對比,而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文化局長在電影開頭就說了,自己的在校成績還是靠衛斯勒罩的呢,這是不是隱喻著『三流人管理一流人』的說法。

 

 竊聽風暴_8.jpg

 

另外一位男主角是東德知名劇作家德瑞曼,在東德人民心中是極具創造力的乖乖牌,而他的女友西蘭是知名女藝人,卻也是當時文化部長(也就是全片中職位最高的官員)覬覦的對象。衛斯勒時任文化局長的同學邀請衛斯勒前往看德瑞曼與西蘭合作的舞台劇時,也讓衛斯勒對女主角西蘭有了好感。就這樣,同樣喜歡西蘭的三個男子:劇作家德瑞曼、文化部長、以及秘密警察衛斯勒上尉從此揭開了故事的序幕。

 

竊聽風暴_3.jpg

 

竊聽風暴_10.jpg

 

整個劇本架構完整,內容紮實,劇情人物環環相扣,每個角色都被賦予了重要的任務,讓故事變得有血有肉,難怪是得獎的好作品。這個故事也給了我很多的想法,但是容我先聊聊其他的部份,晚點再來談劇本。

 

導演在說故事時,不急不徐,在監聽的空間裡,光線昏暗,封閉的場景顯現出讓人不寒而慄的氣氛,可以想見『竊聽』這件事真的是不太光明(見不得光),但是卻有能享受到『窺視』『窺聽』的快感,矛盾的衝突讓觀眾心跳加速。

 

衛斯勒從一開始嚷著要準時下班,到後來欲罷不能,深陷其中,更說明了『竊聽人』與『被竊聽人』之間的某種關連,也許是良善的,但也許是更惡毒的關聯。編劇在這層關聯裡選擇了良善的一面,的確出乎大家意外,但是也給這冷酷的故事灌注了許多溫暖的力量。

 

竊聽風暴_4.jpg

 

劇作家德瑞曼在編導的安排下一直是瀟灑、正義、專情的男子,這樣的角色除了可以博取觀眾的同情之外,我想應該也是獲得衛斯勒這位竊聽者認同的原因,因為德瑞曼在劇中唯一做的『叛國』行為就是發表一篇文章,文章內容僅僅提到自殺的問題,除了紀念自殺的導演好友之外,也有反對高壓政府的意思,這樣的『叛國』行為在像台灣這樣的民主社會中根本不算什麼,但是在東德的觀念裡,卻已經是罪大惡極的了。如果這篇文章出自其他早有叛國意圖(右派思想)的角色之手,就顯得不夠舉足輕重,衛斯勒肯定也不會放過,足見編劇的設計劇情與角色時早就布好局了。

 


竊聽風暴_5.jpg

 

竊聽風暴_6.jpg

 

劇中唯一的女主角發揮得不多,但是卻是左右劇情的關鍵,這點是我一開始看的時候沒有預料到的,而這個角色帶出來的問題也很犀利,愛情與背叛重複出現,第一回她選擇了愛情,第二回卻選擇了背叛。

 

竊聽風暴_7.jpg 

 

令人難過的是,不管她選擇的事『愛情』還是『背叛』,西蘭的命運早就在『被文化部長喜歡上』的時刻註下了悲劇的註腳,在東德當時的環境裡,像西蘭這樣的人物充其量也不過是高官手中的玩物,完全沒有機會逃脫,所以悲劇的下場也許才是最好的下場。

 

竊聽風暴_9.jpg 

 

幾個演員都演得非常引人入勝,尤其是衛斯勒的演出真的是很好,幾乎沒有表情的角色居然能在他的詮釋之下變得如此有血有肉!

 

好啦,前面我說這個劇情實在給了我很多想法,尤其在台灣政局也出現『監聽』爭議的這個時候,我稍微整理了一些:

 

1. 看似乖乖牌的劇作家其實才是被24小時監聽著(注意喔,劇中其他有明顯叛國意圖的角色反而沒有被竊聽),只因為他擁有高官喜歡的女人,所以說『擁有一個令人覬覦的元素比真正的背叛還危險』

 

2.好的部屬所有的行為都只是為了讓高官開心,長官開心了,自己的事業官位也保住了

 

3. 盯上了就開始找對方的弱點,然後一槍斃命。記住:不管你多清白,永遠都有人能找出你犯下的罪行

 

4. 最厲害的政客就是連改朝換代了還能繼續坐擁權力與財產

 

5. 終於【有良心的】下場呢?【良心的價值】還在不在?

 

6. 當一個社會的自殺率不斷攀升時,主政者一定是有哪裡做錯了!

 

至於這些想法是不是都很『政治』呢?

 

竊聽風暴_11.jpg  

 

電影裡還提到了『給好人的奏鳴曲』以及『布萊希特詩集』,也同樣要呼應東德政府的行為給人民帶來的影響,我想以民主社會自豪的台灣人應該也要了解像這樣的竊聽會給人多沈重的壓力與負擔,非法監聽的嚴重性,實在不容小覷啊!

 

sharing_1.gif  喜歡就分享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uro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