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影的一開始是個山明水秀的鄉村,一個個像鳥巢般的房子裡住著一對老夫妻,夫妻倆一同望著合家歡的照片,臉上卻有完全不同的表情:丈夫的神態恍惚,對著照片只是似懂非懂地看著;妻子的臉上佈滿了憂愁,一抹微笑裡背負著巨大的壓力。


接下來的劇情娓娓道來,一步步地描述主角發病的歷程:從人名容易忘記,定向感出現問題,甚至連晚期的精神症狀,這部電影一點一點地讓觀眾了解到失智症的許多症狀;生活中處處碰壁,就醫後拒絕接受事實,工作遇到困境甚至被迫辭職,一路到孤單地守在家裡等老婆回家,日本上班族男性威風的氣概,在劇情後半段裡被徹底瓦解,導演企圖把失智患者的歷程赤裸裸地在電影中展露無遺。


其實電影很聰明地把所有的重擔交給了男主角,也就是渡邊謙 (藝妓回憶錄,末代武士) 來表演,讓觀眾把重心全部放在失智患者的身上,藉由渡邊謙多層次的表現讓大家知道生病的過程就是如此地殘忍與不堪。對於失智患者來說,發病只是災難的開始,腦袋裡總是想不起來的事情,不但使得工作及生活無法順利達成目標,就連情緒也受到嚴重的影響,久而久之,周邊的人,喔,不!是全世界的人彷彿都開始用嘲弄的眼光在看待,甚或是要捉弄他、陷害他的感覺,這些全是導演與編劇手頭上的素材。導演堤幸彥 (在世界中心呼喊愛) 用大量多變的鏡頭與場面調度把男主角面臨到的不堪與不安表達得很清楚,包括幾個迷路的橋段都使用了旋轉與手搖鏡頭,以及在大樓裡安排了許多人看他的笑話等等。


這樣的張力不夠,所以又加上了『枝實子』的角色,也就是男主角的老婆。『枝實子』這個名字從電影的開頭到結尾陸續被提到很多次,無非要強調失智患者家屬的重要性,同時兼具催淚彈的效用。其實失智患者的家屬所面臨的壓力不比患者來得小,他們的生活與幸福也同樣被疾病打亂,不過電影裡很技巧地把家屬的角色簡化成只有妻子一個,女兒、女婿、孫女的畫面都很少,這樣也許可以減少電影複雜的程度,但是卻無法兼顧到疾病的其他面向。樋口可南子恰如其分地把配角演得很出色,非旦沒有搶走男主角的光芒,反而輔助了男主角多層次的演出,只是就家屬的身分來說,感受是比較輕了點,好像除了催淚之外,看不出家屬照顧患者真正的辛苦。


儘管男女主角演得用心,導演導得用力,劇情的安排還是有太多商業電影的包袱,幾段煽情的安排來得突然而且空洞,像是男主角抗拒得病的事實跑到頂樓與醫師對話,部署打小報告奪得職務卻又被廠商嫌棄,女兒結婚時脫稿致詞等等。不過電影總是只有兩個鐘頭的長度,重點能被觀眾接受也算是佳作了。


多年前的『女人四十』強調的是家屬與病患的關係,因疾病有全新的改變;而此片則強調了患者自身的感受與心路歷程。兩者雖然重點不同,但是就表現上來說,前者因著重在中國人家庭觀的和諧而顯得真情流露,後者因強化日本大男人角色的崩解則顯得感傷而沉重,這樣的差異似乎也表示出東方文化的多樣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uro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