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低迷很久的國片在近年內漸漸有了起色,像是『色戒』、『不能說的秘密』等也都很受國人歡迎,不過『海角七號』沒有嚇死人的大咖,也沒有國際級的大導演,盡是一些國人很眼熟的本土藝人(尤其是原住民藝人)加上名不見經傳的導演,居然一炮而紅,簇擁著『海角七號』成為破億的暢銷電影。『海角七號』用一個很接近台灣人生活的語氣,描述出台灣人築夢踏實的精神:一群烏合之眾,在緊迫的時間裡組成了最令人驚艷的樂團,裡頭的酸甜苦辣,對於生長在台灣的人民來說,真的是冷暖自知。



就劇情來看,主軸的故事發展的很順暢,阿嘉的失意、友子的無奈、茂伯的表演慾都有很足夠的空間表現,讓觀眾隨著劇情一步步認識了這些精采的角色。同時在走的另一條線:日籍教師與戀人的愛情故事,卻顯得有點多餘;首先,日籍教師的情書太多了,而且老是用天馬行空的文字和日語來闡述,相信很多觀眾到後來也不想聽懂情書的內容吧?再者,這段愛情應該要跟阿嘉與友子的愛情搭在一起比較有呼應效果,否則像是兩條平行線,硬是要連結在一塊兒。另外,最後梁文音的角色出現有點莫名其妙,故事裡從頭到尾沒有表現出友子(年邁的那位)對日籍教師的情緒,在最後一幕說要私奔,而日籍老師卻又避不見面?整段內容似乎沒有打動人心的作用。我覺得想法很好,但是好像少了一些催化劑(愛情的過程)調和,有點可惜。




就電影技巧來看,很多畫面是出色的:像是范逸臣在水裡、在銀河裡沉思的鏡頭很有巧思,用鼓棒敲打水花也很精采,這種意識形態更能彰顯出劇中人的情緒。但是剪接常常感覺凌亂,一些鏡頭情緒帶得很好,卻一下子被下一幕打斷了,我記得勞馬喝得酩酊大醉,躺在大大的腿上哭泣的畫面很感人,但是下一幕卻很快地打斷了所有的情緒,有點錯愕。另外,阿嘉與友子在沙灘擁抱是不是應該要更浪漫點?



就演員的表現來說,范逸臣算是稱職了,要把外表斯文的他改裝成潦倒失意邋遢男,的確有成功。田中千會雖然中文不輪轉,但是整體表現依然可圈可點,但是其它的配角可一點也不遜色:茂伯應該是出盡鋒頭第一人,偶爾參雜三字經的口吻,不但不惹人厭,反而更吸引人;馬拉桑與女服務生的短暫情愫、卑躬屈膝推銷小米酒的模樣、以及精采的貝斯表演都為他加了很多分數。水蛙也是出盡鋒頭之一,和老闆娘的單戀、櫻木花道的紅髮都搶眼許多。還有林曉培一口流利的日文也是精采。我覺得整體演員的表現為台灣人發聲不少,可能是造成如此暢銷的原因之一。


就導演來說,能充分掌握恆春的地理元素,揉合台灣人民的本土精神,實在值得鼓勵!例如:山也要BOT,水也要BOT,連人也要BOT......恆春是沒人才喔?然後剪接了電子樂團跳艷舞......這些對白充分打進台灣人民的心坎裡。


儘管沒有華麗的包裝,沒有大排場的撐腰,『海角七號』卻也吸引了億元票房,表示台灣觀眾並不只是盲目崇拜好萊塢或韓流罷了,越來越能夠進電影院看國片的台灣人,也越來越懂得欣賞台灣精神囉!恭喜,海角七號,破億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uro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