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助自助者,這句話用在醫療上面真是有道理的。


上週一位新的阿嬤來看診,十多年前有脊椎的問題動過手術,十多年來飽受下背痛之苦。來的時候一直抱怨過去十多年看了西醫、中醫、推拿、民俗療法『通通沒用』,她的下背痛還是很痛,在大醫院照了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還是『沒找出病源』。我還記得一開頭就狠狠地批評了快十分鐘。


在我仔細端詳之後,其實她的問題並不複雜,沒有神經學上的重大異狀,大概就是一些筋膜發炎與姿勢不良和肥胖引起的下背疼痛。於是我建議她穿著適當的束腹與定期復健治療。一切進行很順暢,我還想說:搞定了,這下她應該會漸漸獲得改善。


沒想到事情並非如此發展。


首先,建議她穿著的束腹不是嫌太小就是嫌太大,站著走路嫌太鬆,坐著彎腰又嫌太緊,建議她改變束腹的穿法,又嫌太麻煩......索性就不再穿了。


再來,老師花了時間敎一些簡單的運動,完全不想做,一會兒說太辛苦、一會兒說不會做......乾脆也全都拋到腦後。


還有,復健時說熱敷時間不夠久,自己搶著敷又把皮膚弄到灼傷;老師調整電療的劑量(因為皮膚有受傷),又怪老師的電療『不夠力』『根本沒感覺』......老師一臉苦惱來找我,我說那復健療程先休息一陣子,等皮膚好一點再做,結果阿嬤立刻馬上說:不是我不願意做喔,是你說要休息的喔,腰沒好不要又說我不做復健了......


留下傻眼的老師和小弟本人......(身體到底是誰的啊?)


記得我的老師說過:醫療不是萬能的。的確很多疾病的治療,藥物或復健往往只是輔助,多半需要病患本身的調整與照顧,例如感冒了光吃藥是不會好的,還要多休息、多喝水、注意身體的保暖......否則吃了再多的藥,拼命熬夜淋雨還是會發展成大病的。下背痛也是一樣,藥物與復健只是比較有效率的方法之一,日常的作息、姿勢、甚至睡眠習慣都息息相關,如果每天彎腰駝背,輾轉難眠,下背痛也是不會好的。


天助自助者,這位阿嬤之所以做了十多年的治療還不會好,恐怕還是跟她個人對醫療的態度有關,否則也不會遇到一位新的醫師就拼命抱怨先前的醫療沒有用,做了很多的衛教卻一句也聽不進去...... 醫療,還是要患者跟醫者一起來,才能見效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uro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