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診間有時候還是看得到人間的溫暖的,有些畫面簡單,卻很動容。


一位伯伯因為多次中風坐在輪椅上多年,脖子上有個氣切孔,時不時地會吐出一些黏稠的痰液,四肢已經有些萎縮,幸好右手右腳還有些許功能,可以代替無法表達意見的聲帶。總是由她太太帶來做復健,很勤快、很有毅力、也很溫柔地協助伯伯復健。


老實說這樣的患者很多,在大醫院工作時,總是想盡辦法安排轉介,回家或是回養護機構,但是,然後呢?他們(包括家屬)的人生就在我們辦理出院之後往往一起從我的腦袋裡離開了,可是現實生活卻依舊是他們需要去面對的問題。


開始在診所工作,算得上是一種福氣,可以看到這類的患者與家屬『轉介出院』後的生活狀況。觀察了這段時日,我有一個小小的心得:有家人的照顧真的很棒!


上述的這對夫妻很平凡,面對丈夫中風多次,說實在的,不要說醫師了,連家人都會想要放棄,很多就這樣被擺在養護機構了此一生。但是這對夫妻卻選擇勇敢面對。


伯伯來做復健時,除了常規的之外, 阿姨還會要求伯伯作一些功能訓練(類似職能訓練),像是拿拿杯子、推推椅子之類的,明明已經不能講話了,阿姨會要求伯伯不斷地表達自己的意見,用嘴型、用手勢、用眼皮...在一般人看起來或許是行將就木的伯伯,在阿姨不斷的要求之下,漸漸有了進展,僵直的四肢有了一點曲度,萎縮的肌肉也漸漸有了強度,更神奇的是,伯伯也漸漸學會用其他的方式表達他的意見。


每每阿姨推伯伯來看診,都會很驕傲地要伯伯親自『告訴』我他的進步,舉舉手、比劃一下、眨眨眼,這些看起來簡單不過的動作,阿姨在一旁充滿了驕傲,輕輕地撫摸伯伯光禿的腦袋,淘氣地說:記得跟醫師謝謝......然後靜靜地推出診間......


中風的患者要做多久的復健?我想大家有不同的見解,健保局、復健學會、神經學會、各式各樣的guidlines......老實說,這些動容的畫面讓我深深地相信,不管任何指標怎麼說,有家人的支持,就有進步的空間......這些充滿了愛與關懷的動作,其實就是打敗病魔(與心魔)最厲害的武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uro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