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最風光的女藝人莫過於娜塔莉波曼了,新科奧斯卡影后,六個月的身孕,哈佛心理系的學歷,賣座女星......這些頭銜接二連三地,讓人不得不注意她的作品。

其實從以前我就很喜歡她的電影了,不管是早年的『管到太平洋』、配角身分的『偷情』『冷山』,還是前陣子挑樑演出的『窒愛』,都看得出她的演技與野心。『黑天鵝』橫掃各大影展,必定也是有原因的。



劇情介紹與劇照均取自於奇摩電影網頁:

妮娜是位美麗纖細的芭蕾舞者,她與其他的芭蕾舞者對工作非常熱愛,甚至狂愛。她有位控制慾極強的母親,將所有成名的希望都寄託在妮娜身上,因此妮娜更是日以繼夜的瘋狂練舞。

在新的天鵝湖舞曲即將更換女主角時,藝術總監湯瑪斯因欣賞妮娜舞技而讓她晉身為天鵝湖劇中的主角白天鵝,受到鼓勵的妮娜著魔似的狂練舞蹈。然而,對生性拘謹的妮娜而言,她最大的挑戰是要能同時演出妖嬈性感的黑天鵝角色,為此,她幾乎以全生命在探索自己的黑天鵝潛力。

不料此時卻出現了另一位熱情洋溢、放浪不羈的強勁對手—莉莉,她不時散發野性的誘惑,對妮娜造成極大的威脅,湯瑪斯甚至在考慮要由她取代妮娜的位置。 由於力求完美的壓力,妮娜內心的強烈糾葛,一步步的,誘發出自己的黑暗面,她已不再是母親師長們心中的乖乖女,當她步上舞台的那一刻,當所有的目光與掌聲都擁抱她時,她的下一步卻正踩在毀滅的邊緣…

剛看到電影介紹時,我心裡想:又是一部『精神分裂』的作品,黑白兩面涇渭分明,或是充滿奇異幻想的精神狀態之中......

但是我錯了!



『黑天鵝』裡的女主角妮娜的確是有精神上的問題,時不時會出現不好的自殘行為與幻覺,長年被單親媽媽壓抑的情緒,為了要爭取天鵝皇后(swan queen)的角色備受壓力與煎熬,偏偏舞台導演對妮娜的表現一直都不盡滿意,再加上一個剛進團的女舞者,似乎對妮娜來說也是競爭對手......這一切事件的發展導致妮娜的精神狀況越趨不穩定,漸漸破壞了她原本安靜平淡的生活。

導演一開始用了很多手搖鏡頭跟拍女主角,電影畫面常常是壓縮的(看不太到整片的天花板或地板),光線也處理得灰灰暗暗的,讓觀眾處於一個擁擠不安的空間之中,而這種感覺彷彿要觀眾體會女主角的心情。然而敘事手法仍然過於粗糙,有些橋段的編排顯得不太流暢,像是『薇諾妮卡』的用意、『貝絲(薇諾娜瑞德飾演)』的戲有時候很突然、妮娜母親的戲份被切割得有點零碎......



幸好娜塔莉波曼的詮釋讓整個角色很生動,貼近一般精神患者的生活模式,我認為娜塔莉波曼從頭到尾還是一個乖乖牌的女生,儘管內心裡的『黑天鵝』偶爾會蹦出來擾亂她的生活,但是導演最後也回歸到白天鵝追求完美演出,死而後已的戲碼之中。

娜塔莉波曼的演出沒有同性質角色裡常見那種涇渭分明、判若兩人的情形,乖乖牌的她面對幻覺與自殘行為依舊有很深刻的恐懼與抱歉,同樣的,對於一手扶養她長大、栽培她的母親也是又愛又氣,但是說『恨』?好像也還不致於吧!維持一貫的『妮娜』,再間雜入一點『黑天鵝』的個性,加一點、又一點、再一點......一點一點地讓黑天鵝的羽毛在身體上綻放,卻又再最後回歸到真實的妮娜(白天鵝),這時候沒有白天鵝的羽毛,只有白天鵝的芭蕾舞伶......

這樣的演繹方式對我來說很特別,很新鮮,當然也很有難度與深度,因為一般的精神患者常常是這樣的:
被幻覺苦惱,卻又不能不繼續過著他們習慣的生活,最後只能跟幻覺妥協,與幻覺共存(像是『美麗境界』裡的結果),沒有誇張的發病過程、沒有很多藥物或治療手段,但是娜塔莉波曼已經把妮娜的精神狀態表演得很自然,就好像她自己本身就是這樣的患者一樣(這點連在『美麗境界』裡羅素克洛好像也沒這樣生動的演出)。



導演利用『幻覺』與『自殘行為』來表現妮娜內心黑暗的一面,在虛實真假之間迂迴遊走,讓觀眾常常分不清楚是真是假,觀影的情緒自然而然地被劇情與角色帶著走,最後爆發出來的力量堪稱震撼,後座力十足。

也許跟娜塔莉波曼的心理學背景有關,我很欣賞她用這樣的方式來敘述妮娜的故事,黑天鵝固然眩目,但最終我們還是要回到妮娜白天鵝的身分裡繼續她的日子,當妮娜躺在床墊上時,滿座響起的掌聲與歡呼是不是她要的?白天鵝、黑天鵝又將何去何從?『天鵝湖』之後的妮娜會面臨到怎樣的人生呢?這一些卻是在我腦海中繞樑不絕的問號.........電影海報用的就是白天鵝的畫面加上臉部的裂痕,這張照片幾乎說完了整個故事情節,卻說不透人生的結局......這樣的戲劇張力,難怪娜塔莉波曼可以『橫掃』2010~2011年幾乎所有的影后獎項。

除了女主角精采的演出之外,很可惜有很多精緻的細節被沒能在電影裡發揮,像是精采絕倫的芭蕾舞、配樂、燈光、剪接 (甚至比其他舞蹈電影還遜色)......等,可能還是跟預算有關吧,不過能夠有這樣的成績,我倒覺得已經很棒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euroeric 的頭像
    neuroeric

    Neuroeric's home ~

    neuro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